中药材种养殖

云南基地

云南基地


云南省,中国23个省之一,位于西南地区,总面积39.41万平方千米,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.1%,居全国第8位。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,被誉为植物王国,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,云南占60%以上,列入国家一、二、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150多种。云南树种繁多,类型多样,优良、速生、珍贵树种多,药用植物、香料植物、观赏植物等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,故云南有药物宝库、香料之乡、天然花园之称。

盛产药材


太子参、茯苓、三七、天麻

太子参

太子参是《药典》收录的草药,药用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,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“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”, 味甘、微苦、性平,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,具有益气健脾,生津润肺之功效,常用于脾虚体倦,食欲不振,病后虚弱,气阴不足,自汗日渴,肺燥干咳,太子参益气生津、补肺健脾,与人参功用相似,但以“清补”见长,益气但不升提、生津而不助湿、扶正却不恋邪、补虚又不峻猛 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茯苓气味淡而渗,其性上行,生津液,开腠理,滋水源而下降,利小便,故张洁古谓其属阳,浮而升,言其性也;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,降而下,言其功也。古人称茯苓为“四时神药”,不管寒、温、风、湿诸疾,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;茯苓味甘、淡、性平,入药具有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宁心安神之功用。现代医学研究: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。

茯苓

三七

始载于明《本草纲目》,中国药典规定其为五加科植物,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各县,云南文山州历史悠久、产量大、质量好,习称“文三七”、“田七”,为著名的道地药材。三七气微,味苦而后微甜,有散瘀止血、消肿定痛之功效及止血不留瘀,化瘀不伤正之特点,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,可用于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。
「释名」独摇草(《唐本》)。时珍曰∶其专主鬼病,犹司鬼之督邮也。多用于头痛眩晕、肢体麻木、小儿惊风、癫痫、抽搐、破伤风等症。天麻的药用价值和食用营养价值都很高,更是采用高海拔育种创造出的神奇天麻品牌。云南省大部分地区600~3000米,降水充沛,干湿分明,分布不均,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。天麻在云南中部地区被发现,原分布于云南省丽江、石屏及四川省峨眉的高山区。

天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