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种养殖

呼伦贝尔基地

呼伦贝尔基地


位于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,与俄罗斯、蒙古国有1733公里的边境线,土地总面积3.8亿亩,资源丰富,类型多样,耕地土壤以黑土,暗棕壤,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,土质肥沃,自然肥力高。呼伦贝尔基地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,共有野生植物1400多种,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,2012年7月9日入选国家森林城市。

盛产药材


杜香、黄芪、黄芩、苦参、赤芍、板蓝根、香青兰、白鲜皮、苍术

杜香

性味归经:辛、苦、寒。化痰,止咳,平喘。用于慢性气管炎。杜香耐阴喜湿,适宜用做疏林下的地被植物,也可用于水体四周的绿化。呼伦贝尔凉爽湿润气候,耐寒性强,多是富含腐殖质、湿润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,十分适宜杜香的生长。
《本草经疏》:“功能实表,有表邪者勿用;能助气,气实者勿用;能内塞,补不足,胸膈气闭问,肠胃有积滞者勿用”。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应激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。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,增强心肌收缩力,调节血糖含量。中国东北、华北及西北。生于林缘、灌丛或疏林下,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。

黄芪

黄芩

《本草纲目》:治风热湿热头疼,奔豚热痛,火咳肺痿喉腥,诸失血。黄芩用于湿温发热、胸闷、口渴不欲饮,以及湿热泻痢、黄疸等症,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。治疗孕妇的胎动不安,凉血安胎。多年生草本,野生于山顶、山坡、林缘、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。呼伦贝尔耕地土壤以黑土,暗棕壤,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,土质肥沃,自然肥力高。
弘景曰∶近道处处有之。叶极似槐叶,花黄色,子作荚,根味至苦恶。根含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等,入药有清热利湿,抗菌消炎,健胃驱虫之效,常用作治疗皮肤瘙痒,神经衰弱,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症、产我国南北各省区,多生于山坡、沙地草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,海拔1500米以下。

苦参

赤芍

《名医别录》:“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,二月、八月采根暴干。”赤芍苦,微寒。用于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目赤肿痛,经闭痛经,跌扑损伤,痈肿疮疡,可去瘀、止痛、凉血、消肿。治瘀滞经闭,疝瘕积聚,腹痛,胁痛。呼伦贝尔资源丰富,类型多样,耕地土壤以黑土,暗棕壤,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,土质肥沃,自然肥力高。
《本草便读》:“板蓝根即靛青根,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,能入肝胃血分,不过清热、解毒、辟疫、杀虫四者而已”。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胃经,清热解毒,凉血,利咽。外感发热,温病初起,咽喉肿痛,温毒发斑,痄腮,丹毒,痈肿疮毒。适应性很强,对自然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,耐寒、喜温暖,是深根植物,呼伦贝尔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,忌低洼地,易乱根,故雨季注意排水。

板蓝根

香青兰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清热解毒。适用于毒蛇咬伤。”性味辛苦凉,具有清热燥湿、凉肝止血的功效。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,可镇咳、止喘等;在西方国家还用作抗癌药物。生于干燥山地、丘陵、草地林缘、山坡、路旁梯田地埂、山崖等地。喜温暖阳光充足,耐干旱,耐瘠薄但不耐涝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头风,黄疸,咳逆,淋沥。女子阴中肿痛,湿痹死肌,不可屈伸起止行步。”湿热疮毒,湿疹,疥癣:本品性味苦寒,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祛风止痒之功。湿热黄疸,风湿热痹:本品善清热燥湿。生于土坡灌木丛中,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,山坡阳坡。

白鲜皮

苍术
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大风痹,筋骨软弱,散风除湿解郁。汁酿酒,治一切风湿筋骨痛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。用于治疗脾虚湿聚,水湿内停的痰饮、泄泻或外溢的水肿者:与茯苓、泽泻、猪苓等利水渗湿药同用。喜凉爽气候,野生于低山阴坡疏林边、灌木丛中及草丛中。呼伦贝尔大部分味结构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,宜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