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里的「回阳救逆第一品」

2022-02-14

    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此消彼长,依存互根。中国古代文明中,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、推动其变化发展的基础性逻辑有着最深刻的描述。世间万物皆有“双面”,本草这样独具性灵之物,更是如此。


微信图片_20220214135004.png


毒性或良药,是本草的双面


    在中医界,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派别叫做扶阳派,这一派的医生最擅长使用的,便是“附子”这一味回阳救逆的中药。


微信图片_20220214135019.png


    附子,花茎叶都有毒,古时候用其毒汁制作毒箭辅助战场杀敌。据说《三国演义》中关羽打樊城所中毒箭,正是附子之毒。


    在《本草中国》第一季“双面”一集中,中药炮制流派“建昌帮第三代传人”刘香保和弟子张金莲,坚守在冰火两重天的炮制现场一天一夜,将毒药化为良药,“若非天地设精华,若非人类凭执着。就没有这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。”


    这就是本草的双面,也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的执着与坚持,才能收获到自然如此厚重的馈赠。


微信图片_20220214135016.png


附子:回阳救逆、 向死而生


    附子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系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(子根),主产于我国四川、陕西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一部收载:附子,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 Debx.的子根加工品。附子性大热,味辛、甘。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功能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

     用于亡阳虚脱,肢冷脉微,心阳不足,胸痹心痛,虚寒吐泻,脘腹冷痛,肾阳虚衰,阳痿宫冷,阴寒水肿,阳虚外感,寒湿痹痛。


微信图片_20220214135036.png


    附子化学成分有些复杂,主要成分为乌头碱,药性辛、甘、大热,毒性很强,用药不当易造成中毒。明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、熟地、大黄并称为“药中四维”、“药中良将”。但若应用不当,会“毒发”伤人,所以有人“视附子为蛇蝎”。所以在使用附子时要非常小心,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,才能保证用药安全。


以药为伴,矢志不移


微信图片_20220214135030.png


    似是、而非;绝对、相对;殊途、同归……古人言:万物莫不有对,说的就是生命的对立与统一。就本草而言,生熟常常异治,毒药可转为良药,良药亦可成为美食。


    在与本草相伴的光阴里,人们也在观察它、享用它、转化它,不断获得更高的生存智慧。这是一场在喧嚣的世界里不动声色的修行:以药为伴,矢志不移;祖辈是这样过来的,今天依然如此。


本文综合整理:《本草中国》第一季第三季;《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·从形味性效到临床(1)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;《中医杂志》2018年第二十三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