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味“何”姓中药用时一定要小心了

2022-02-23

通哲学以制本草

 

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此消彼长,依存互根。中国古代文明中,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、推动其变化发展的基础性逻辑有着最深刻的描述。


世间万物皆有“双面”,本草这样独具性灵之物,更是如此。就本草而言,生熟常常异治,毒药可转为良药,良药亦可成为美食。在纪录片《本草中国》第三集中,带我们揭秘那些本草世界中鲜为人知的“双面”。

 


中药“生熟”概念,最早见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在“序列”中就有“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,又有寒热温凉四气,及有毒无毒,阴干暴干,采造时月,生熟,土地所出,真伪陈新,并各有法”的陈述。

 

而作为“生熟异治”的代表 ,便是今天的主角——何首乌。


 


护本草以修人生

 

王泰科,七十三岁,全真教华山派二十四代传人。天人合一,医道相通。自古以来,中医学就和道教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。王泰科出身中医世家,十三岁便跟着父亲上山采药,六十年来遍识百草。

 


何首乌炮制,一般采用连续蒸18小时的方法。王泰科却选择了如今鲜有人用,费时费力的古法。将蒸好的何首乌露天晾晒,晒完后继续蒸。如此这般,竟需反复九次。九蒸九晒,少说也得三十个日夜。

 

这是漫长的等待,而等待本身也是一种修行。暮鼓声声中,何首乌又一轮的转化即将开始。晒干后的首乌,融入黄酒和何首乌汁,待充分吸收后置于自然中。十三岁到七十三岁,一甲子的轮回,王泰科相信,修行是一生的功课,永无止境。

 


经过漫长的等待,平和中渗透的匠心,是以柔克刚的力量。

 

“仙草”何首乌的双面

 

何首乌药用历史悠久,在民间享有"返老还童,延年益寿"的美誉,为历代医家常用的中药之一。


在中医理论上,何首乌与人参、灵芝、冬虫夏草并称为“四大仙草”。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赞美何首乌,“养血益肝,固精益肾,健筋骨,乌发,为滋补良药,不寒不燥,功在地黄、天门冬诸药之上。”

 


中医认为何首乌是补肝肾、益精血的佳品,并能治疗疟疾、润燥通便、解毒。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有降血脂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、抗衰老,提高免疫力、护肝、抗菌、抗抑郁等作用。

 

作为“生熟异治”的代表,生何首乌和制(熟)何首乌,同为保健药材但是在工艺和药用价值方面有很大的区别。


 


生何首乌,含有蒽醌衍生物大黄酚,有一定毒性,主要体现在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。而制何首乌,表面色黑、略有酒香、味微甜者,制作药膳的时候大都选择制何首乌。虽然经过工艺制作,但还是具有毒性的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,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超1.5g,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超3.0g。因此,应在正规医院中医大夫的指导下使用何首乌,以免因使用不当导致的中毒。

 


百年何首乌“生泻熟补”“生熟异治”功效的发现中,又凝结着怎么的人类智慧?向死而生与顺天时、静人心,或许就是中医药人不动声色地“双面”修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