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安康·中药飘香|端午节与中药的那些“不解之缘”

2022-06-02

端午节:中药的节

 

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,为何偏偏端午节与“药”结缘?

 

直至今日,每逢端午,我国许多地方还流行饮药酒、泡药浴、佩戴药囊、在家门口插菖蒲、艾叶,给孩子们穿五毒肚兜、戴虎头帽、系五色丝等许多民间习俗。

 

从文化根源上来看,这源于我国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、阴阳转换的日子,需及时用药“禳辟邪毒”。

 

民俗风尚,皆与“药”结缘

 

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,是树木与土壤的关系。透过端午节热闹的氛围和清新的粽香,你会发现这个节日是个不折不扣的古代医药节,其间盛行的诸多风俗都与医药有着密切的关联。

 


浴兰汤:《大戴礼记》载:“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。”表明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。这一风俗后来多有演变,各地有了不同的药物沐浴习俗,采用的药材有菖蒲、艾叶、柏叶、桃叶等,或一种或数种混合煎水洗浴。这种习俗流传至今,据说可治皮肤病、去邪气。

 

吃粽子: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粽子。晋代以后粽子成为端午的固定食品。粽子本身就是药膳的一种。北方的粽子大多用芦苇叶,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,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。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、除烦止渴;竹叶可以清热除烦、利尿排毒;荷叶能清热利湿、和胃宁神。

 

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,糯米味甘、性温,入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益肺气、补中益气,健脾养胃,止虚汗等功效。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如小枣、赤小豆、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、利尿排毒等功效,而火腿、鸭蛋黄、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。粽子能于清淡中平补、在平补中清化,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、食疗的绝妙处方。食粽子时也应有所节制,糖尿病者、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。

 

划龙舟:赛龙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开展的体育运动。从古至今,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。中医将精、气、神称为“三宝”,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。运动养生,通过形体、筋骨关节的运动,使周身筋脉畅通,营养整个机体。通过适当运动,全身气血畅通,可增益心肺功能,调理脾胃代谢,通调气血,从而保持情绪平稳,心情愉悦。

 

悬艾叶、菖蒲:端午节时将菖蒲、艾条插于门楣是现代非常流行的做法。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窍、健骨消滞、杀虫灭菌的药物。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。

 


佩香囊:香囊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。香囊的内容物也多有变化,其功能有吸汗的、驱邪的、辟虫的、防疫的等等,制作也日渐精良,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。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,至今在民间受到欢迎。

 


采药: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。大概是因端午前后草药地上部分生长茂盛成熟、药性好,更有些药物严格规定要在五月五日进行炮制。

 

斗百草,射五毒:民间认为,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,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称为五毒,人们为了预防五毒之害,便印画这五种毒物,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,或射箭,使其不能横行,是一种辟邪遗俗。斗百草有文斗和武斗,文斗比所采的百草多寡优劣,武斗则以百草叶柄相勾,捏住相拽,断者为输。

 

端午养生小妙招

01睡个养生觉

 

端午节时值仲夏。起居方面,要晚睡早起,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,顺应四时补养阳气,利于气血运行,振奋精神。适当进行户外活动,养成午睡习惯,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,理顺心情,避免发怒。

 

02来杯养生茶

 

端午时节,气候容易让人烦躁不安,易动肝火,吃传统粽子的同时不妨再来一杯养生药茶可以起到除烦化积等功效。

 

玫瑰薄荷茶:玫瑰花3克,薄荷3克,代茶饮。二药皆有疏肝理气的功效,一温一凉,相得益彰。适用于情绪抑郁不舒,胸胁满闷不适者;

健胃消食茶:焦山楂5克,炒麦芽6克,红参2克,代茶饮。有健脾和胃、消食的作用。适用于胃纳欠佳,消化不良者;

清热祛暑茶:乌梅1枚,金银花3克,荷叶2克,山楂3克,冰糖适量。可以清热去暑、生津止渴;

降火明目茶:枸杞子3克,菊花5克。沸水泡,代茶饮,可根据口味适量加入冰糖。有清肝泻火、养肝明目的作用。

 

端午安康,假期快乐

 

从端午习俗不难看出,中医中药是多么自然地渗透到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。只要你足够用心,便能从我们祖辈留下来的无穷智慧中,挖掘到无尽的“宝藏”。

 

端午小长假马上就要到啦,小编在此提前祝大家:端午安康,假期快乐!

 

本文部分内容综合整理自《中国中医药报》、新华网百度官方账号。